艰难之中见精神(龙象)
稿件来源:浦东企联阅读次数:2153发布日期:2017/9/15 11:49:20


艰难之中见精神

----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相关报道有感


辞旧迎新之际,近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一些相关报道,作为一名普通百姓,深感2016年我国运行的不平凡、不寻常。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之年。而世界经济依然乏力,国际环境震荡波动;国内经济发展处于爬坡过坎关口,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挑战重重。年初国际一些经济人士称“中国经济颠簸起步”,国内也存种种质疑忧虑。2016年,中国经济怎样起步、怎样收官?逆境、艰难考研着我们。

一季度,一些实体企业生产经营仍然困难,市场风险增多;二季度,民间投资增速大幅下滑,消费需求转弱,经济深度分化调整加剧,正所谓乱云飞渡、寒意阵阵,海内外一片关注。进入下半年,中国经济指标逆势而上,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可喜变化。时至年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一个答案------2016年,中国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中国经济逆势上行令年初担忧的国际经济人士叹服、称赞“中国经济正以强劲姿态走向岁末”。

细看经济报道,下半年经济逆势而上并非什么运气。面对上半年经济疲软状况,中央沉稳应对,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宏观政策稳、产业政策准、微观政策活、改革政策实、社会政策托底的政策思路,加强预期引导,在关键时间、节点的每一步,妥善处置风险挑战,为正确运行把脉定向,实现了逆转之势。2月,中央政治局会议确立经济增速底线思维;4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一季度经济形势,强调要打攻坚战、持久战;5月,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3次会议确定“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方案;进入二季度,中央政治局会议,实施适度扩大总需求和引导良好发展预期的组合政策,保持平稳发展走势;10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深化、细化、具体化政策组合,加大工作落实力度;12月,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年内第11次会议,总计一年内共审议通过改革文件96个,一批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举措相继出台,经济生态领域的主要综合性改革方案都已基本出台,不断推进简政放权,突破了一些过去认为不可能突破的关口。读到中央的这一系列扎实有力的工作举措,深感实现逆势上行并非偶然。这个成绩来之不易,重重风险、挑战之中,显示了党中央的从容、坚毅、智慧、能力。

2016年的经济成绩,从增速来看,前三个季度都为6.7%,这是中国七年来季度增速的低点,还处在缓行中,这是经济转换阶段的规律,然而放眼全球,这应该仍是一份出色的成绩。从新阶段的角度来看,2016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主要任务是革故鼎新、固本培元,为后几年发展蓄积动力。如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更有质量、更有活力、更加健康的经济形态,稳——经济在内外挑战中平稳运行;创——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10%以上增速;简——简政放权为经济发展释放了无限活力;优——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放显。经济运行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变化。看到这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局面,我们说这是一份有质量的成绩。

年度经济递转、趣稳、向好令人欣喜。但在报道中我们并未看到喜形于色字句和形势大好之类的空话、大话,而是确切地系统地总结了经济形势的特点,着重强调经济运行仍有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要高度重视,继续努力加以解决。从中我们看到了中央的作风更加沉着、冷静、坚毅、务实。

体会之中,回顾历史,80多年前,1934年第5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战略转移,爬雪山、过草地、啃树皮,遵义会议确定了毛主席的领导地位后,历经二年,转战二万五千里。在敌军前堵后追的困境中,杀出了一条生路,引导革命走向胜利。20多年前1978年针对文化大革命后留下生产力发展缓慢、科技教育落后的局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对内改革、对外开放,即小平率领全国人民“摸着石头过河”,使中国经济走上高速发展、迈进经济大国行列。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二大转折。进入21世纪之初,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升级、转型、调整的新阶段。艰难险阻、挑战重重,几届中央领导带领全国人民勇于探索、确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攻坚克难,开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实践,在新长征道路上稳步前进。

中国人民自信、坚毅、锐气、百折不挠,定能续写辉煌历史,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龙象建设 孙宝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