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样的古镇,不一样的乌镇
稿件来源:浦东企联阅读次数:1916发布日期:2018/1/19 16:52:34

初冬,微风里夹裹着丝丝凉气,突然想起了《似水年华》中那个拥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和精巧雅致的民居建筑的小镇。于是马不停蹄,驱车赶往了这个美丽非凡又飘逸着一股浓郁的文化气息的小镇——乌镇。

走在古街小巷的乌镇,用心感受繁华背后的宁静气氛,总有一种民族情滋润着我,令我新奇、温暖、愉悦、甜蜜。这里没有像样的市场、高档的店铺、时尚的高厦,却有着纵横交叉的河道,千姿百态的石桥、造型古朴的廊棚;这里的生活离艺术也很近,伴随着烟起雾落,始终古朴、清净、安详,长长的青石路、窄窄的街衢、幽幽的水巷,无声无息平静的度过;这里素有“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的美誉,黑瓦白墙的民居与水的结合、与桥的融合、与埠的组合,高低错落,浑然一体,形成了一幅幅精美的水墨画卷。要说水乡的古建筑是风“景”,那么“景”和“境”是不同的,乌镇有很好的“景”,但有文化才有“境”,因此,丰富的人文资源才是风境的“血”和“肉”。这里自古人文荟萃,从宋至清千年时间里出贡生160人,举人161人,进士64人,另有荫功袭封者136人。一千多年前中国最早的诗文总集编选者梁昭明太子、中国最早的镇志编撰者沈平、著名的理学家张杨园、藏书家鲍廷博、中国山水诗派开创者谢灵运、齐梁文坛领袖沈约等文人墨客给乌镇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走进水墨闲庭的乌镇,用心感受温润厚重的书卷气息,总有一种敬佩感激动着我,令我兴奋、喜悦、赞许、观赏。这里有长期致力于家乡文化事业的发展,还有许许多多祖籍在乌镇,或曾在乌镇就读、工作过的文人时刻关注着文化乌镇的发展,对文化乌镇的未来寄予厚望的政治活动家沈泽民、银行家卢学溥、新闻学者严独鹤、旷代清才汤国梨、农学家沈骊英、著名作家孔另境、文化名人木心、书画家徐昌酩、竹刻家钟山隐等。文学巨匠茅盾在他的《可爱的家乡》中写到。“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漫长的岁月和迢迢千里的远隔,从未遮断我的乡思。”这是他笔下一段包含深情的文字,在他的诸多作品里,描绘着“梦里水乡”以水为街,以岸为市、橹声唉乃中不时有乌篷船咿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形成了水乡的迷人风光;记载着“乌青毓秀”极盛时商贾四集、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丛塔宫观周布森列、桥梁阛匮、宛然府城气象的繁华风貌;反映着“吴根越角”河流纵横、绿波荡漾,晨间,小桥流水、薄雾似纱,傍晚,夕阳斜照、渔舟扁扁,原汁原味的接五路、出会、灶壁画、蓝印花布、酒俗等独特的民俗风情,显现了“文化乌镇”积淀了千年的底蕴,这在中国,乃至世界上,很难找到几座像乌镇这样灿烂的文化古迹。

走过吴越边境的乌镇,“西施别越去吴,泪湿水乡路”这段历史的传说,早在清梦里演绎过无数次,那方水土的美丽和人的灵杰就始终以一种童话的方式,在我脑海里枝繁叶茂着。诗人海子说得好:面对大海,穿暖花开。我不是诗人,但我心说:面对乌镇,我思我不在。从书本到梦中,从真切到梦境,“文化乌镇”如画如诗,如花如梦,脱离尘世,却又存在于红尘。她似干渴中一汪清泉,冬日里一缕阳光;她像妆扮和点缀人类社会的一朵鲜花,依附和伴随人间生活的一份温馨。

(界龙集团  王燕华)

上一篇:过年---方鸿儒

下一篇:呵,我的南业大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