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浦东”
稿件来源:浦东企联阅读次数:1858发布日期:2017/12/6 12:16:34

岁月如流,弹指算来,迁居浦东已近一甲子。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叶,因为一场特殊“家变”,父母带着我们兄妹七人举家从长宁的兆丰别墅迁到落乡的塘桥。照母亲的说法,那是一间要比慈溪外公翁家大院的柴间还要破旧不堪的老屋,且一住就是三十余年——很无奈,也很没面子!

那年头,一家九口蜗居在前后两间不足三十平米的简屋,拥挤不堪,自不待言,连水、电、煤都未通,其生活艰辛状可想而知。家在“浦东”,我都不好意思请朋友上门,那是真正的“寒舍”!

每次我从丈母娘家(曹家渡)骑车回家,途经北京西路——江宁路——南京西路——老西门——摆渡过江,从灯火辉煌到漆黑一片,从繁华市区到浦东乡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真是两个世界,霄壤之别!亦无怪乎当年上海滩会流行:“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那时,我心中最强烈的信念是:有朝一日,一定要打回老家去,搬回长宁去!

直至1989年——“浦东改革开放”前夕,老屋终于动迁了,父母迁至潍坊新村,我则搬迁到“竹园新村”——一个当年闻名全国的“文明小区”,这才让我彻彻底底地扬眉吐气了一番。

浦东改革开放,让这片热土发生了日新月异,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在“竹园”,翠竹摇曳,环境一流,地铁交汇,出行便捷。汤臣、红塔、宝安、紫金山,风格各异的星级宾馆巍然耸立。世纪大道,张杨路,东方路等通衢大道,条条车水马龙,人流熙攘,一派大都会景象。于是我灵感突发,挥笔写就《浦东浦西——一场世纪之争》,发表于1993年6月22日《青年报》。那年我的一位朋友从日本归来,惊叹于浦东璀璨迷人的夜景,赞不绝口地称道:“真漂亮、真漂亮!”我闻言后,心中油然而起自豪感:家在“浦东”,真好!

2003年夏,我又迁居到濒临浦江的凌三小区。十多年来,我再次感受到浦东改革开放给百姓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方便与享受。记得刚来时“铜山路”泥泞不堪,买菜全靠地摊。举目眺望,四周还有很多尚未拆迁的棚户简屋,周边环境很差。交通虽说便捷,但出远门仍嫌不便。随着岁月更替,这一切都已迅速改变!

公利医院扩建了,“万科翡翠滨江”、“旭辉雅苑”拔地而起。昌邑路贯通了,“东西通道”正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想象着五年以后:十四号地铁从东西通道穿越而过;绿树成荫,红花遍地的滨江绿地建成;与北外滩隔江相望的“航运金融服务集聚区”的崛起;民生滨江文化创业园区撩开迷人的面纱;随着“自由贸易区”的扩版,相信浦东的明天会更漂亮,洋泾社区更宜居。家在“浦东”,让人活得舒坦,活得尊严。

前不久从朋友处归来,途经延安高架,望着浦西满目高楼大厦,尽管儿时的记忆还幽幽地从心底泛起,但我已能坦然面对,因为浦东改革开放,彻底颠覆了一个久留上海人心中的信条——“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为每一位生活在浦东这块热土上的市民圆了梦。家在“浦东”,真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