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生命的本质,是“时光”和“自由”。生命是父母给的,追求父母的意愿,为父母圆梦是生命的第一要义!生命是上苍给的,敬畏天命,顺其自然,是养生的真谛。生命是自己的,做自己喜欢且能做的事,是生命价值之真正所在!
【爱情】司汤达说:“爱情不追求平等,但它创造平等。”爱情是灵犀相通,情投意合,是彼此搀扶,不离不弃。不想共筑爱巢,长相厮守,共度人生的“爱情”是自私而虚伪的。经不起岁月、财富、离别,乃至疾病考验的爱情则是不值得你为之拼却一醉的。
爱人和情人的区别:爱人“情商”高,能演绎“浪漫的故事”;情人“性商”高,只善于逢场作爱。
【友情】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和谁交友是人生的一种智慧的选择、艺术的相处。“道不同,不相为谋”,“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志趣相投”是友情,友道的根基。
明末散文家张岱以为:“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痴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无“深情”、“真气”者非我同好!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便足见千金易得,“知音”难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则又让人感悟到古人对“友情”的达观与珍视——而在“利益计较”的今下则已为空谷足音,几近绝响!
【平衡】“平衡”即和谐、对称、不偏不倚,即人生处世的“黄金分割律”——刚柔相济,盈亏相抵,阴阳相和。人生守“中”,才和顺快乐,平安健康。
“看破浮生过半,半之受用无边”,人生的“平衡术”也即“半半哲学”——半玩世者才是最优越的玩世者。人生追求,倘能达于“名字半隐半显,经济适度宽裕,生活逍遥自在”,则是人生最佳状态。
【取舍】古人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人生的所有纠结,归根结底无非是“鱼和熊掌”孰取孰舍而已。诸如:求学与求职,事业与爱情,出国与留守,跳槽与守业,乃至忠与孝,生与义,权衡利弊,倘只能取其一端,则全看你的兴趣所在与价值取向——“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潇洒】“潇洒”是种人生境界,一种超然于尘世,飘然于物外的道家境界。“潇洒”不只是外表举手投足的风度翩翩,更在于内心对万物的洞察和对生命的热情。既能坦然回望已迈过的坎,更能淡泊面对未来的路。“潇洒”的本质是身心的“自由”。“退休”回家,“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逍遥一游,是真“潇洒”!
【随缘】“缘”即是命,是机。“随缘”就是相信命中注定,机遇巧合。朋友相识是缘分,夫妻相爱是情分。缘来不拒,缘走不留。随事物之姻缘,随无我之本性,凡事切莫强求。
人生可随缘,但不可随俗。随缘须想穿、看破,须智慧、眼光,须拿得起,放得下。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故而与其逆水行舟,还不如顺流而下;与其激流勇进,倒不如随遇而安;与其秋行春令,偷闲学少年,还不如料理前尘往事,清算人生,高翔青云。
【淡养】“淡泊以明志”,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大羹必淡”,则是品味知味的老饕们的美食之谈。我国古代养生学家强调“饮食宜清淡”,因为“饮食节,则身利而寿益;饮食不节,则形累而寿损”。
满桌的美味佳肴未必是真正的“美味”。真正的美味只是“淡”,粗茶淡饭使你延年益寿。而才智卓绝,风云一时的人物,亦未必是人间的“圣者”。真正的“智者”只是“常”,是那些看似平淡无奇,却超凡脱俗的人。故而“淡”以养生便不止是生命的延长,且更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