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一个浙江嘉兴的农村孩子只身来到上海闯荡。近40年后,他所创立的粮油企业承担着上海市地方储备粮近4万吨的重任。在上海粮油贸易界,他被称为“米大王”。“米大王”说,一路走来,他从不做违背良心之事,从没在生意中动过手脚,公司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实打实用产品在市场中“说话”。他,就是垠海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新区工商联副会长、浦东企业家副会长俞海明。
初到上海时,俞海明通过打听,决定从农副产品生意做起。“在信息渠道不畅通的年代,要想赚钱,一定要吃得起苦、迈得开腿。”俞海明回忆,当时通常是上海这里刚把货款收齐,还没歇口气,就要连夜赶回嘉兴。要是遇上下雨天,身上几乎没有干净的地方。
随着客源不断扩展,俞海明的生意面覆盖到了上海的一些农副公司和集贸市场。在与浦东龚路乡农副公司的多次交易中,诚实守信而又精明能干的俞海明给公司领导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不久,他便被该公司聘为饲料站站长和经营部主任。
浦东开发开放后,全区大力倡导招商引资。俞海明回到家乡,向嘉兴的企业介绍浦东的优惠政策。在他的鼓舞下,浙江省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嘉兴分公司同意到浦东投资,并与银厦实业公司共同组建了“上海浦东银嘉粮油食品批发交易市场”,俞海明被聘为该中心的副总经理。
1999年,不甘平凡的俞海明决定自己干。他在浦东注册成立上海垠海贸易有限公司。公司如何发展?俞海明早已在过往的磨练中想明白:粮食行业一定要往集约化方向迈进。“民以食为天”,品质是根本,品种是吸引力,要保障品质和品种必须要有品牌。俞海明称其为“三品”战略。
在俞海明“三品”战略的推动下,公司实现了速度发展。如今,俞海明的想法是通过在上海、江苏、东北等粮食主产区建立粮食基地,加强产销对接,通过订单农业、产销合作与当地农户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引导农民利用市场信息调整粮食种植结构,走规模化种植的道路。这种模式不仅帮助农户建立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使农民卖粮增收,也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为区域经济发展作贡献。同时既保证了公司货源的稳定,促进产业园区发展,又节约了公司成本费用。
如今,俞海明所创立的粮油企业承担着上海市地方储备粮近4万吨的重任,他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为了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确保常储常新,除了主动向市粮食局报送储备粮品种、数量和布局等信息外,俞海明正在打造“粮食产业综合园区”。今年7月,车间办公楼、年产30万吨大米的加工厂、储存20万吨粮食的标准化仓库及配套设施等都将投入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