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烟草发展史 拓展博览知识面
(本刊讯)8月16日,浦东企联组织会员单位参观亚洲最大的中国烟草博物馆。浦东企联执行会长李人俊,副会长周振柏、郑仙飞,秘书长周龙娣,副秘书长黄朝栋、张治华及会员代表、驻会干部,冒着36℃酷暑前往参观。
在博物馆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后参观了“烟草历程”、“烟草文化”、“烟草工业”、“烟草农业”、“烟草经贸”“烟草管理”、“吸烟与控烟”、“新世纪馆”等展馆。该馆全面展示了我国烟草业的起源,各历史阶段特征与变迁,各民族烟俗,烟具、烟标、烟壳等,令人大开眼界,开阔博览知识面。
据介绍,中国烟草博物馆是集展示、收藏和研究等功能为一体的全国性、专业性的国家级博物馆。占地面积为5511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9617平方米。中国烟草管理发展的历程,记录着中国烟草业的探索,奋斗和发展的全过程,它充分表明建立烟草专卖管理体制,符合烟草自身存在与发展的特性,及其内在要求,是烟草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烟草在神州大地植根流转四百余年,融入社会生活中,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产生形成了底蕴深厚的烟草文化。中国是世界烟草大国,烟叶总产量约占世界烟叶总产量四分之一,中国烟叶种植面积与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烟草种植分布广泛,其中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大的是烤烟,其次是晒晾烟,自肋烟、香料烟和少量黄花烟。
明朝万历年间,烟草自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福建漳州,泉州一带种植,并成为我国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20世纪以前,中国种植的烟草均为晒晾烟。之后,又逐步引种并推广种植烤烟、香料烟和自肋烟等类型的烟草。
中国政府在广泛、深入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同时,通过立法,禁止或者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劝阻青少年吸烟,禁止中小学生吸烟。面对社会上部分消费人群的吸烟需求,烟草行业遵循“科技创新,降焦减害,关注健康,奉献”的原则,一方面坚持专卖管理,依照法律规定的范围从事生产经营和相关活动,另一方面加强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降低焦油和其他有害成分,以大幅度减少吸烟对人体的危害。
博物馆内陈列着许多实物、模型和栩栩如生的人物泥塑雕像,给参观者留下生动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