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后,上海连续推出4个“一号课题”:2013年的“加快在实践中培养选拔年轻干部”;2014年的“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2015年的“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2016年的“补好短板”。每一个课题都是涉及上海进一步发展的热点、难点、创新点。
2012年底,上海市委调研发现,1931名市管干部,55岁以上占50.6%,意味着5年内一半以上面临退岗退休;45岁以下的正职仅占3.6%,副职也只有13.8%。很多局、处级干部缺乏基层经历。市委换届,找各方面优秀的年轻干部很难。于是,2013年,启动了“培养选拔年轻干部”的市委一号课题。有了一号课题,就有了动员令和“路线图”,市委分两批选派20个调研组,深入机关、企事业单位、基层一线等180多家单位,地毯式摸排,与1.66万余人次谈话,发现了一大批原来不在组织视野内的优秀年轻干部,突破了原有机制的局限性,极大地充实了干部队伍,一批70后、甚至80后的年轻人进入了市、局委办、处的班子。
又比如,中央提出依法治国总战略的“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的目标,其中基层治理是重点所在。2014年一号调研课题定为“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形成的“1+6”文件,全面绘制了新形势下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社会治理新路的清晰图景。经过3年多的实践,多年来困扰基层干部的制度短板逐渐得到补齐,群众迫切希望解决的难点问题更是被逐一破解,社区自治能力越来越强,市民有了更加扎实的归属感和获得感。
再比如,去年实施“补短板”的一号课题,人们更是历历在目。上海的交通大整治,就是全市范围的一场重要战役,各方协调,打出了一系列组合拳。公安交警通过机制与科技创新,提升交通管理效能,交通智能化、系统化建设同步推进;交通违法与个人征信、居住证积分挂钩;30万“黄马甲”成为交通志愿者;学校、机关的3.2万多个停车位与社会共享;新修订的《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今年3月正式实施。“补短板”还包括“五违四必”的拆违、禁燃烟花爆竹、河道整治等“啃硬骨头”的项目。每一块“短板”都不好补,场场是硬仗,处处有挑战。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各级领导带头,通过调动各方力量,用“绣花”般的功夫,上海不断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还比如,“科创中心”的一号课题,直接与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相关联。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代会上海团的讲话中,要求上海要形成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上海加速打造鹦鹉螺“上海光源”那样的世界级基础研究平台,并用一年时间,汇聚世界科技前沿的诸般利器: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软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用户装置、活细胞结构与功能成像平台等顶级大科学装置。C919大飞机顺利组装,并成功试飞。同时,加快科创中心建设着力点,须营造鼓励科创的环境。政府出台了加快建设科创中心“22条意见”。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有“大”与“小”的结合特点。“抓大”,即善于“抓信念,抓战略,抓根本”,抓信念,就是抓理想、抓目标、抓定力;抓战略,就是抓改革战略、发展战略、国家安全战略、法治战略等,抓根本,就是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而“抓大并不放小”,习近平总书记从插队落户走来,当过基层领导、县、地、省的领导,他深深懂得,饭需要一口一口去吃,任何战役,需要一仗一仗去打。战略性的项目,需要十分具体的工作来一件一件落实。这“抓小”,包括“抓细节,抓小节,抓苗子”。而其中体现的精神则是“钉钉子精神”。所谓“钉钉子”,首要的找准“敲钉子的眼”,然后,摆准了,一锤一锤地打下去,丝毫不能松劲。松劲了,“钉子”有一段就会落在外面,就不能算完工啊。市委的四个一号课题,每一个课题,都是反复调研以后的所选择的“钉子眼”,以后,就是发动群众重锤敲打了。
党代会的任务是总结过去,规划未来,过去的经验有许多条,我想“一号课题”的确定以及实施过程,上海人民所显示的“钉钉子精神”,要留下来,发扬下去,继续开创上海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