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下午浦东新区企联会议室里洋溢着和谐热烈的气氛,来自各企业家代表纷纷围绕着社保金基数调整、和谐劳动关系三方机制、民营企业劳动用工、人才引进、降低成本、惩治企业内部经济犯罪、建立民营企业运行保障的法律法规机制等方面,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座谈会由浦东新区企联、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举办,人社局副局长陈大可、劳动关系处(行政审批处)处长崔寒竹、副处长王春江、主任科员叶新、浦东新区企联主席、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华辰隆德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永兴、浦东新区企联副主席、上海东方希望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裁蒙长君、浦东新区企联副主席、新区人大代表、上海界龙集团有限公司总裁费屹立、浦东新区企联副主席、上海长银企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朱银根,浦东新区企联副秘书长、上海沪汇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蒋华峰,新区政协委员、上海思乐得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斌等企业家代表参加座谈会,会议由新区政协提案委副主任、企联执行主席钱伟国主持。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精神,积极建设“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相适应的相关法律体系,努力打造与国际化接轨的新型营商环境。浦东新区企联和区人社局主动征求企业家对浦东高水平开发开放的法规建设需求意见,为政府及相关立法部门修改制定法规立法提供参考。
建立与国际化相适应的企业保障法规
朱永兴说,劳动关系的健康发展对企业起着积极的作用,经济利益是处理劳动关系的核心,当主体双方力量失衡持续发生的情况下,不仅仅只有劳动者是弱势群体应该得到保护,但是也应该要有保障企业利益的法规。特别是民营企业内部频繁出现的职务犯罪,除了企业自身廉政建设不足,需待完善,目前法律法规对企业在相关方面上的保障是存在不足和失衡的。浦东新区作为国家引领示范区,得到了中央赋予的立法权力。我们作为企业的组织,更希望区委相关部门可以对劳动关系相关政策进行梳理,行使突破区域性的立法权,以浦东特有的国际化视野,释放创新动能。朱永兴建议,在劳动用工资质上实行技能等级评定,以及要加强对社会猎头公司进行管控等实质性的制约规定。
蒙长君说,目前实施的劳动法对企业的管控相当严格,但是对劳动者的约束力还有欠缺,从而导致目前职务犯罪成为各大企业的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对民营企业造成了不小的影响。劳动法赋予了劳动者维权的管道,但是对企业的保护是非常欠缺的。当职务犯罪频繁发生时,举证难成为了企业在维权道路上的绊脚石。他建议,当民营企业遇到职务犯罪引发的权力侵犯,可以第一时间将相关信息数据进行反馈,与侵权人的职业信用相挂钩,让其他用工单位可以在第一时间获取用工人员是否存有职务侵犯的不良记录。另外,也希望可以建立职务犯罪的典型案例数据库,在企业预警机制的建立以及后续处理给予信息和数据上的支持。
给企业多一点增强信心的优惠政策
费屹立对两位老总提出的问题和建议表示认同。他说,社保缴纳基数是否可以更加合理,是否可以抵扣增值税等问题提出了建议。他认为,保证企业的利润是维护企业健康发展的前提,也影响着企业的长远规划发展。如对那些在浦东新区年代长久的企业,适当减免增值税率,可以大大减轻企业的负担,2020年因疫情政府减免了一部分企业社保金,大得人心,至今难忘。同时,能出台一个约束劳动者的违规现象规定,健全用工市场规范化,这样企业运营活了,劳动关系就稳定了,就业岗位增加了,用工的各种矛盾也就解决了。
朱银根,蒋华峰,张斌三位企业家,结合本企业经营情况纷纷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其中,他们共同认为,希望相关结构建立一个“职场失信”人员黑名单,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可以及时将信息进行分享,避免企业受到侵害。除此之外,他们还提出,由于疫情的持续不断,导致企业信心不足,持续经营力不够。政府和企业的紧密度不够,希望可以建立长久有效的沟通机制,能将企业真正的难处得以反馈,贴近企业,走进企业,将政策可以在企业内有效落地。
陈大可副局长感谢浦东新区企联提供这次和企业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他希望以此为契机,建立与浦东新区企联的长效沟通机制,开创专项服务窗口,使对新区企业的服务更深入更完善。他表示,新区人社局立足全面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工作基调,以重合力、重引导、重监管的工作方法,打造和谐稳定用工环境。区人社局定期为企联《浦东之窗》杂志提供“职务犯罪”案例选登,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预防和处理职务犯罪带来的侵害。在以后工作开展中,将多多听取企业的意见,制定企业感受度高、符合浦东需求的相关政策,共同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作出积极的努力。
崔寒竹处长认真听取企业家的建议和意见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她认同只有稳定企业,才能保证就业。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积极提升企业服务品质,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在政策辅导和落实过程中,多听企业的意见和建议。她也建议浦东新区企联可以建立会员企业内部“职员失信”名单,对于企业家提出的职业等级认定方面的建议,她认为特殊行业可以探索带头做等级评定、申请行业标准,自主开发相关培训课程,颁发执业资格。